Friday, October 30, 2009

《更快乐》阅读心得





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Happier: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 

作者:塔爾.班夏哈
原文作者:Tal Ben-Shahar
譯者:譚家瑜
出版社:天下雜誌

引言

年终意味着考试快到了,学院蕴量着气氛之际,我还是有闲暇阅读这一本书。凭良心说也不是闲暇,是把准备考试的时间用在阅读闲书上。我这样“潇洒”看待考试的功力可归功中学时期的修炼呵!

《更快乐》是让我初级认识唯乐主义的一书。数据指出,多数人在唯物主义盛行下把目光放在物质上的追求和享受,然而忧郁症患率却激增(在美国较六十年代是十倍)。人类对快乐或唯乐主义的关注由此而生吧?唯乐主义主要宗旨是提倡“快乐是终极货币”,“快乐是最终目标”。

以现今社会的等等价值观(如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苦行”为高尚行为,或其它宗教观)的不一致,片面性地看待这样“最终目标”恐怕会引起很多误会,而招致“尚未了解先排斥”的情况是可惜的。因此,我讲述中我觉得喜欢,重要且主要,有启发的内容和感想一一尝试表达下来。

内容和感想
快乐是大体上能从生活中体会到乐趣和意义的一种感受。(“这个定义不是指某一特定时刻的感受,而是诸多心理感受的总和。有时候,人在遭遇痛苦之际,整体而言仍有快乐的感觉。”--pg 20)

生活形态,态度和行为模式可区分为四类。如下:

一,拼命三郎型。举个故事说明:

小明小孩时期接受了“先吃苦,后来才有所作为”先苦后甜的观念。小学和中学以考取好成绩为目标,快乐。他期以好成绩换来将来舒适的生活。他寒窗苦读,终于出人头地。成功毕业后虽然拥有高收入,好前景,成功背后却意味着另一个打拼的开始。身处高处的他不得战战兢兢,每时每刻都有相竞争和被淘汰的意识,精神紧绷。时间的浪淘沙下他终于成功脱颖而出,攀上更高的职位。然而这一切也只是另一端竞赛的开始……他没有丝毫松口气的机会和勇气……他开始思考这半生苦辛换来什么?

这类型的人以为达到目标为快乐。可说是活在将来吧!这让我回忆以前的花式操比赛,犹记得赛后宣布我们日新国中管乐队夺冠那刻,的确处于亢奋状态,感觉“之前的辛苦值回来了!练了半年为的就是这一刻!”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分钟。乘巴士回家,等待回家时快乐却是大幅度减少。隔天一觉醒来,一切恢复如常,仿佛昨天已过去的事情很不真实。如果自问:昨天的快乐去了哪里?自己反而空虚,无从回答!可见,抱着目标,所取得的快乐是短暂且不可靠的。

尽管如此,设立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没有目标,过程就算极有乐趣也显得没有意义和方向。

虽如上所述,我还是肯定过去的乐队生涯是快乐的。花式操冠军其实从来不是我最最想要的。我在中生和旧生时期很快乐,乐趣是交朋友,叛逆。我也有了自己的嗜好--打鼓。我不敢说乐队给了我什么前途上的意义,但是参加乐队过程中我至少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在乐团,我非常投入忘我。能够快乐地“顺便”达到全槟第一,是我们全体一起共享的荣幸!

二,享乐主义型。这是以享乐为主,把享乐和快乐划上等号的人。按作者所述,享乐和快乐是不同的,因为享乐看重乐趣,但缺少了意义。这和拼命三郎型相反,拼命三郎型是只顾及意义,却忽略了乐趣。享乐主义可说是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如吸毒的过程的却过瘾,但将来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三,虚无主义型。这形式既无乐趣,也无意义。我开始读到这里时会想,有可能会有这样“型”的人咩?按例子:三郎拼命,长久下来意识到无止境的追求目标为乐是不行的,既然如此便转换成享乐主义型,炒老板鱿鱼,罢下所有工作,痛痛快快放长假享乐,什么事都甭作!但长时间享乐,终日变成颓废空虚并且无事可做,这反而又是另类痛苦,精神上的煎熬了。如此一来,人便产生一种“不可能能快乐”的错觉。所以可以接受也看待生活既无意义也无乐趣为正常了。我尚未见过身边有这类人哩!

四,快乐开朗型。这是书中主张的类型。意义和乐趣兼具,即讲现在的乐趣,亦顾及将来的利益。比如喜欢旅行,阅读,社交的人,进行自己的兴趣,既得现在的快乐,成长之余也有益于自己的将来。

随想

常常听父母念孩子,老师训孩子:

“你现在要读好书,将来才有好的工作。”
“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很senang了。”

上述这种现象说明大人们惯有的一种迷思:童年的时光不重要。常有大人认为人生每个阶段的价值不同,而最重要的人生阶段是长大后创业时期。这对孩子而言是很无辜的,因为他们既无权,也不会抗议,而同时大人们举起:“我是为你好”这种伟大的雨伞。孩子们很乖,认为大人都是很厉害了不起的人(什么吃盐多过吃饭),也不会计较自己的当下的时间是否宝贵,理所当然里又掺杂着压抑,度过了人生其中一个宝贵的旅途:

另外,大人们对孩子如是说,便是灌输“读书是苦事”的错误讯息,进而让孩子认为读书是牺牲现在,成全将来的。如此一来,读书只不过是为了将来的目标:一张文凭。把视线放在考试,求学过程的乐趣是常被忽略的,小孩也因此无法从学习本身就是奖励,快乐。如今的学生标准机械化的情况也拜这种观念所赐。

尤其问及正受教育的名校小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他会大声且深信不疑地告诉你:

“考七个A!这样就可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然后进某某名校!然后就有奖学金出国读书!然后出来做好工!”

我纳闷,这里有哪一点是说明读书是为了现在的自己活得更好?

童话故事常有这样的镜头:公主和王子经历了什么什么险境后终于重逢相聚,长久厮守在一起,永远过着恩恩爱爱快快乐乐的生活。人们以此类推,一般认为结婚后的日子快乐无疑,好像上了天堂永远没有烦恼。

一样的情形,孩子好像深信大人说的:只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等于上了仙境,一劳永逸。

“考七个A!这样就可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然后进某某名校!然后就有奖学金出国读书!然后出来做好工!”

我没有再问下去。这话里边,我听到孩子对将来美好未来的展望和将来悲哀无助的呐喊。

3 comments:

  1. haha...then yang wat u find out?
    y laz time cant and now can....

    eh, hou, updates abt ur life ba...
    wat is ur recent exp....

    www.khaisheng.blogspot.com...
    check it out...read all his posts especially those in US....

    ReplyDelete
  2. Thanks fallen angel, i had followed khaisheng's blog.

    Thanks for your suggestion. I still don't have idea of how to write about my life.

    DANGEROUS...This shows I'm losing sensitivity about what's going on around me =.=

    Anyway,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e content of my post, or how to write better, please comment so that we can discuss here.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