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8, 2012

那些年,陪我一起成长的朋友

Action is eloquence—— 莎士比亚

有句话说:你的将来,取决于与你今天所做的事。这是因果的逻辑。进一步,今天的“我”亦是过去所遭遇的经验积累所塑造而成。其中我所曾经接触的人对我影响甚大。我很感激在我这平凡的一生中来得及与他们有缘相遇,因此在这里特写我的其中一位朋友,算是保存回忆吧!以后重看也许有另一番风光。

他的名字叫扬中。

是扬中还是杨中?很抱歉,到现在我还是懒得去记,反正他是我在师范五年的室友。扬中的身材略胖,不过看起来是健康的。开始认识他的时候,他的身材会对他形成一种信心的打击,不过到了过后的几年,他似乎比较坦然了。扬中的语文掌握不足,底子不太好,所以就算很用功读书,他的成绩通常包尾。扬中也因此有个特点——常常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其实有很多想法,但不善于表达。他和朋友争论通常都是输的,而且有时需要谁来替他阐述他的想法。

关于他,我深信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他的背景——从小就帮妈妈摆摊子买糕。我们班上于是给了他一个绰号:糕王。扬中一直到师范就读,假期回家还是会帮妈妈卖糕。他曾经说卖糕的日子很充实。就是这样,从小就招呼顾客,其人格必然结果是“很会人情世故”,“人见人爱”,“善于交际”,“很会寒暄”。记得有一天他看着窗外,若有所思似的对我说:

“就算是开个小摊子,有些节日也是会做到很忙,所以(妈妈)会比较累。”

“卖糕能挣多少钱?”我问。

“小生意都是这样,还可以,多少有一点。”他回。

“反正卖不多钱,家里也不怎么缺钱,而且孩子都大了,不做也罢?”我建议。

“不是这么看,你要知道,我妈开这样一个小摊,每天都有固定的老顾客来买的。他们做工路过时一定会买。如果不开档,他们就没得买,没得吃。不习惯,会照成很大的困扰。”他如是说。

(干啦,人家不吃你的东西不会死啦,会去找别的嘛!)我心里暗骂。

暗骂之余,老实说的,我很佩服和欣赏这种人情味。

扬中是很有人情味的,他也很注重人情味。

*** *** ***

话说回来,也许就是因为扬中的表达能力很有限,因此他常常以行动的方式来表达。“很会照顾人,帮助人,随时伸出援手的”是他的标签。班上如果有谁面对困难,他会主动去问候帮助。有什么搬搬抬抬的,准有他的份,所以他也最有资格号召其他人一起做。新生进来了,他第一个提出:“喂,你看那些新生刚来,没有人带什么都不懂,我们做senior很不应该咧!要不要找一天带他们去走Lipis Town? ”

那些我们厌恶的学院差事,扬中就是最后的“守护者”一手包揽。他会说:“唉呀,总是要有人扛起来,也要和他们配合一下嘛,要不然每次都是华人没有参与,很难看。”要说他做这些差事很开心是假的,只是他最能把担子或责任挑起并承担。

在我看来,扬中对我的影响是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事潜移默化的。他对人情世故是重视且敏感的,我在这点和他截然不同。举个情况例子吧:

今天你去KFC,遇到了同班朋友,你会不会去和他们打招呼,并且同桌?又或者换个角度:你已经在KFC了,看见朋友来,但是他没有来打个招呼,你会不会介意?

对于我来说,都那么熟了,天天都见面,打个招呼实在是可有可无,没什么关系。但是,扬中对此是敏感的,他会认为没有去打个招呼实在是不对、太不应该、很奇怪、难看尴尬、形同陌路。

就这小事已经足以造成我思想和价值观的冲击和省思。

*** *** ***

扬中这种人格魅力发挥至极致,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安琪事件”。我班朋友都知道,扬中在这事件中是轰轰烈烈的悲剧英雄。我们全班都很渴望能解决我们和安琪所面对的问题,很自然的扬中是其中积极的推动者。他因为迫切地认为全班需要和安琪对话,商讨,而同时知道她很可能不愿合作,所以发动了“硬硬关门”事件。当天在讨论不果而安琪要离开班上之际他强硬地把门关上,不让她离开,希望她继续商谈,结果是严重的情绪反弹和反效果。

由此而知,从此扬中成了安琪最憎恨的人物之一。我相信扬中对这事感触很多,说不定有几分后悔,更多的是无奈。事发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算严重恶化了(我必须说明,在之前帮安琪最多的也是扬中)扬中还是认定她是受害者,是需要同情的,也最需要继续帮助她。过后他还是屡屡想法子帮助她。于是就有了我和扬中之间这样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对话:

“人家这么恨你,怎还会领你的情?你是自找麻烦,没用的。”我说。

“但是她都这样子了,我们应该帮她,难道什么也不要理,继续让她这样下去?”杨中说。

“她都不要我们帮,你明白吗?”我重复我的重点。

就算她不要我们帮,我们还是要帮,不一样讲!”他进一步说清楚他的意思了。这时其实我已经明白他的立场了,他的道德立场在我看来是“原则性”的,已经超越了功利和结果如何。

“她抗拒我们,我们帮她是没有用的,而且会越帮越忙。”我又和他纠缠,我想进一步刺激他。

“但我们还是应该帮,应该帮就是应该帮”。他重申,也坚持。说到这里,虽然词穷反而很清楚扼要了。

“你皮痒!”这是我的总结。

“正是!”这是他的总结。
这就是我所谓的扬中精神,我希望以上的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把它彰显出来。对话于是结束。其实扬中对话后也会对自己的一套有所质疑。我和他的对话重点不是在嬴输,而是在于对话后互相了解各自的立场,同时也省视自己的想法,这样足矣。

扬中让我感受到一种很善良的人格魅力。我以为,这个世界上要找到像他这种“痴人”真是很难,我遇见了他,是一种幸运。(也许他遇见了我也是一种幸运,我们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

如今大家各奔东西工作去了,虽然没有什么联络,但是到如今我还是感觉自己一直受他的恩惠。他对我的影响是深邃的,密切关系到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他是一位平凡的人,但却带给我不平凡的影响。


竟然给我发现他这张照片!


难得的留影